1、判断题 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2、判断题 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A.自然经济解体
B.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判断题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②雕版印刷首创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判断题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 )
A.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
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5、判断题 “鬻者兼赢,求着不匮……五都货殖,既迁既引。商旅联槅,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张衡在《二京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汉代洛阳的全景式丹青长卷从材料中你能看到(?)
①汉代洛阳商品种类繁多,店铺林立?②商品交易频繁,商人获利丰厚
③洛阳交通发达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④政府支持商业贸易,商业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