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根源于当时
A.长期的兼并战争
B.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C.社会生产力取得显著进步
D.奴隶不断掀起反抗斗争
2、判断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赢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遗,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失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强化君权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郑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材料三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制度?上述“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7分)
3、判断题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对针对这份宣言,1791年女作家奥普兰?德?古日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女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社会地位的差异,
只能根据对公益所做的贡献来评定。
第二条: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女人和男人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
自由权、财产权、安全权,尤其是反抗压迫权。
第三条:国家的主权的本原,实质上存在于由女人和男人联合而成的国民。任何团体和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经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
——《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请根据以上材料,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4、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美、英国家政体比较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国家元首名称
总统
国王
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
任职
任期制
终身制
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首脑名称
总统
首相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美国、英国分别是什么政体?与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形成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弃置)矣。”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它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1776年《独立宣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1789年《人权宣言》
(1)材料一反映出顾炎武怎样的思想?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与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7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