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主要土地制度,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
A.将占有的“公田”据为己有
B.兼并土地
C.通过赏赐获得土地
D.驱使流民垦荒获得土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理解。题干的关键词是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
只有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B.农民广泛使用铁制工具
C.出现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
D.出现了郡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健是正确理解封建生产关系的含义,再对照备选填以找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耕作方法示意图。这一耕作方法始于( )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明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图片信息反映的是垄作法。该耕作方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繁荣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西欧,但在近代这种优势逐渐丧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西欧地区,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5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耕文明发达的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一枝独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2)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比的因素,请依据材料二中国与西方城市发展状况来概括说明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保障;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中国: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护;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制度。西方:城市自治权利较充分;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商业影响较大。
(3)现象: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西方国家,且与西方差距较大。本质问题: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
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 ②乡村民风的古朴醇厚 ③重视农业的观念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