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江南役重甲天下,(徐光启)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材料反映出
①赋役沉重?②抑商政策削弱?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科举免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不能表明抑商政策减弱,它只能说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所以第二项错误,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再涝地熟,旱亦保泽”。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量大,严重影响了播种和农作物生长。为解决这一难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了
A.水稻育秧移栽技术
B.耕耙耱技术
C.代田法
D.筒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是四名同学对春秋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的争论,其中正确的是
A.私田的大量开垦
B.初税亩的实行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②土地逐步私有化?③租佃经营方式盛行?④农业生产家庭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历史概念及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根据所学,结合材料描述的耕作现象发生的变化可知,生产效率提高直接得益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因此①②符合题意。通过“一夫挟五口”可知战国时期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出现了个体小农经济,因此④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租佃制经营方式盛行始于宋代,因此排除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
A.井田制遭到破坏?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
C.鲁国进行税制改革?
D.发明高炉炼铁技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