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下图是1942年6月《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 ]
A.“在孙陨落之后升起”
B.“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
C.“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
D.“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2、判断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分)
⑴、请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方式及政治基础。(6分)?
⑵、两次合作实现后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4分)
⑶、两次合作期间,针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政策方略?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10分)
⑷、你认为能否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3、判断题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
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
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4、判断题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5、判断题 (26分)熊猫与传说中的龙一样,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熊猫外交和熊猫的国际形象也在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其救济中国难民表示感谢,此举开创了近现代“熊猫外交”的政治性赠送模式。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赠送大熊猫统计表(1957—1982年)
时间
| 受赠国家
| 数量
|
1957—1959年
| 苏联
| 2只
|
1965—1980年
| 朝鲜
| 5只
|
1972年
| 美国
| 2只
|
1972—1982年
| 日本
| 4只
|
1973年
| 法国
| 2只
|
1974年
| 英国、联邦德国
| 各2只
|
1975年
| 墨西哥
| 2只
|
1978年
| 西班牙
| 2只
|
——《新世纪周刊》,2005.5
材料三: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政府推行“熊猫外交”的国内背景和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熊猫外交”的特点,并概要分析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带来的影响。(10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