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6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成帝建始元年……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汉书·五行志》 从现有的资料看,西汉400年间,沙尘暴的记录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据正史的明确记载,两晋155年间,“黄雾四塞”一类异常天气的记载就有8次之多,平均19.37年一次。……唐代289年间,沙尘暴共25次,平均11.56年一次。 ——王子今《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
|
图中的箭头和弧形虚线表示农耕活动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地图摘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依据材料一图文资料,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沙尘暴发生的趋势以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7分)
河西走廊在绿洲历史时期水草丰美,是来往于中原和西域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在这个地区进行屯垦,政府为保护道路畅通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唐代在此地置凉州(武威)、甘州(张掖)、瓜州(安西东南)、沙州(敦煌)。故《资治通鉴》称这里是“闾阎(民居)相望,桑麻翳野。”但唐宋以后,由于滥伐山林和战争摧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元明清时期,大量人口在此地垦殖,再加上干旱少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风沙横行,许多绿洲最终成为沙地。随着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恶化,它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
?
|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图文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在唐宋前后历史地位的变化及原因。(9分)举例说明该地区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4分)
2、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3、判断题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4、判断题 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看到“打倒帝国主义”口号时,曾经表示过不满。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竟然提起此事,并笑着说:“我认为,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你(尼克松)不在打倒之列,他(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是在暗示( )
A.中美之间的矛盾是虚构的
B.美国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国家
C.中国在淡化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
D.中国感谢美国帮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判断题 2008年9月以来,源自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世界都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这段材料表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B.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C.经济全
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