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660—1789 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摘自《西方文明史》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举例说明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因素。(8分)
(2)在这一时期,中国专制主义盛行有哪些主要表现?由此产生了什么后果?(8 分)
(3)透过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客观上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有人就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6分)
参考答案:(1)因素: 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为代表的近代科学革命;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8 分)
(2)政治专制集权达顶峰,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窒息人民的创新力,导致社会的封闭。(2分)经济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保护自然经济,阻碍新经济的成长;(2 分)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科举考试,鄙视科技、盲目自大,阻碍了科技的发展。(2 分)结果没有实现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中国逐渐由领先转为落后。(2 分)
(3)整体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因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战争的结果,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的确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一是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如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局面逐步形成。(6 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日黄海海战中,身受重伤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的清军将领是
A.丁汝昌
B.邓世昌
C.林永升
D.刘步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黄海海战中,丁汝昌为海军提督,身受重伤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英勇抗战;邓世昌率舰撞击日本吉野舰,不幸撞鱼雷沉没;林永升在舰体下沉的情况下依然战斗到最后一刻;刘步蟾曾代为指挥,英勇奋战。他们都是民族英雄。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A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孙中山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发动辛亥革命
C.建立中华民国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
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
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
D.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但又不盲目排外的群众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但盲目排外,A项不对;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外争主权”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B项错误;五四运动是群众自发的爱国运动,并非组织严密,排除D项;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