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国家除法国外还有( )
A.俄、德
B.德、英
C.英、美
D.美、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知识能力,但也要注意分析,19世纪末美国重点在拉美争夺,所以可排除美国,而俄国最希望占领中国的东北,这样,在四个选项中就比较容易确定A项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请根据下列描述确定这是哪座城市
①见证了近代列强第一次侵华战争的结束
②《天津条约》将其开放为通商口岸
③中国近代一种新的政治体制从这里开始
[? ]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南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6分)鸦片战争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1)评述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4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
年份
| 1843~1844
| 1845
| 1846
| 1847
| 1848
| 1849
| 1850
|
总输入
| 2522
| 5195
| 3889
| 4312
| 2533
| 4413
| 3909
|
棉织品
| 1671
| 4255
| 3080
| 3311
| 1836
| 3052
| 2618
|
毛织物
| 557
| 804
| 623
| 782
| 327
| 809
| 501
|
砂?糖
| 2
| ?
| ?
| 43
| 170
| 82
| 147
|
杂?物
| 292
| 136
| 186
| 176
| 200
| 470
| 643
|
总输出
| 2360
| 6046
| 6492
| 6726
| 5081
| 6514
| 8021
|
茶
| 322
| 2221
| 2027
| 1834
| 1654
| 2019
| 2427
|
生?丝
| 2003
| 3806
| 4430
| 4819
| 3331
| 4417
| 5529
|
杂?货
| 35
| 19
| 35
| 73
| 96
| 78
| 65
|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2)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6分)
(3)结合所学,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示例一:同意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1分,只有观点没有说理不给分)
理由:由于英国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等产品,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严厉禁烟,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示例二:不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1分,只有观点没有说理不给分)
理由: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企图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以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评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考生任选一种观点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贸易总量增长较快。(2分)
1843年,总输入与总输出基本相当;总输入在1845年达到高峰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总输出则呈较快增长趋势;1850年总输出超过总输入的一倍多。(2分,任答两点即可)
总输入中棉织品增长总量最多;总输出中生丝增长总量最多。(2分)
【评分说明:答案仅为举例;贸易总量,总输入、总输出、两者对比,具体物品比较视角下各一,每点2分,共6分】
(3)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为通商口岸,贸易总量增加;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的长期影响,导致商品输出量大于输入;英国实现工业化,技术先进,输入以工业产品为主;中国是农业国家,技术落后,输出以原材料为主等。(6分)
【评分说明:对应前述变化叙述原因,三个视角各一,每点2分,共6分】
本题解析:(1)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任选一种观点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根据《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可以得出:贸易总量增长较快。总输入、总输出、两者对比得出答案,总输入中棉织品增长总量最多;总输出中生丝增长总量最多。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根据《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可以得出:贸易总量增长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为通商口岸,贸易总量增加;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的长期影响,导致商品输出量大于输入;英国实现工业化,技术先进,输入以工业产品为主;中国是农业国家,技术落后,输出以原材料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这反映出
A.威权政治下知识分子的艰难抉择
B.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道路
C.康有为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不满
D.康有为无法原谅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康有为在请辞中敢于说“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可知,康有为虽身处威权政治之下,但知识分子的“傲骨”十足,“艰难抉择”说不过去,A项错误。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反对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仍然奉清王朝为正朔,坚持改革,反对革命,所以从康有为的视角看,袁世凯身为大清“臣子”,不为朝廷效力,反而在辛亥革命中逼迫清帝退位,落井下石,绝对是“十恶不赦”,不可原谅,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资政新篇》曰:“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结论。该判断
[? ]
A.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