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它在下列哪一个省
A.广东
B.福建
C.浙江
D.江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指改革开放后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深圳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答案选A,B C D三项不符合深圳的现有行政区划。
点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和沿海开发城市的发展成就格外突出。在高考中尤其要关注对这些成就取得原因的分析和重要时间关键点的识记能力,如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的十共十四大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内容和重大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胡锦涛曾高度赞扬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是因为它
A?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正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建国初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于这两次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前者是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后者是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②前者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后者则推动了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③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都体现了"一大二公"的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体现"一大二公"的特点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应排④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棉 花总产量(万吨)
| 比上一年增长(%)
| 上缴农业税(亿元)
|
粮食
| 棉花
|
1950
| 13 213
| 69.2
| 16.7
| 55.9
| 19.1
|
1951
| 14 369
| 103.1
| 8.7
| 49
| 21.69
|
1952
| 16 390
| 130.4
| 14.1
| 26.5
| 27.03
|
材料二

材料三?
?
图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3)材料三图1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图2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的方向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
(2)变化:1958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人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
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
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为工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4)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优中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为新中国各个重要时期的城市化水平的统计表
时间
| 1949
| 1957
| 1960
| 1964
| 1972
| 2000
|
城市人口比重
| 10.6%
| 14.8%
| 23.2%
| 19.2%
| 17.7%
| 36.1%
|
下列关于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直线上升
B.1957——196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随之出现城市化的跃进式发展
C.1960——1972年中国经济持续走低,随之出现了逆城市化进程
D.1972——2000年城市化稳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从1964—1972年时是知识分子的上山下乡,所以不是一直上升,故排除A;从1959年起,中国进入经济困难时期,故排除B;从1960——1966年中国经济逐步恢复,故排除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