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着“苏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实施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B.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因为工农矛盾激化而被迫中止
D.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揭开苏联改革序幕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足球队在淘汰了阿联酋、卡塔尔、乌兹别克斯坦等对手后,进入了世界杯决赛圈。假如时光倒流,回到1989年第14届世界杯的亚洲区预选赛,在上述的球队中我们与?交手的可能性一定为零。理由是 ?
参考答案:乌兹别克斯坦1989年苏联尚未解体,乌兹别克斯坦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没有参加亚洲区预选赛的可能。
本题解析:本题从较新的历史材料导入,考查苏联解体的有关史实的记忆和理解,解答时要注意苏联解体的时间,还要注意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1888—1920)描述了一场战争中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情景:“没有人知道俄国是怎样度过那个冬天的,……外省的谷物储备足以养活全国……但却没法运输,彼得格勒一连几星期没有面包……在莫斯科一连好几星期没有一条街有电灯。”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
A.外国军队包围封锁,苏联军民坚壁清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
C.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进攻社会主义国家
D.苏维埃政权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时间“1920年”、地点“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社会状况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疯狂反扑:内部有地主和资产阶级发动叛变,外部有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1)综合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理解“战争引起革命”的观点;(2)再认再现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正确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阶级特征和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3)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比较认识十月革命的重要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领导实行改革开放,两者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允许私有制发展
C.采用先进科技
D.活跃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目要求的是“本质上的共同点”,列宁和邓小平都允许在本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活跃市场经济,二者的本质是通过这种手段来发展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所以A是本质,BCD是手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