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A.工商业收归国有
B.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C.取消一切市场贸易活动
D.对生活必需品由国家进行分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
料反思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斯大林经济模式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主要是指苏联为发展工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对农民和农村索取太多。故选D。ABC三项都未体现出对农民索取太多的内容。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避免单纯的市场手段的弊端,这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吸收借鉴;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的信息说明新经济政策即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故本题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 (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 39.79
| 22.13
| 35.55
| 44.24
|
表格中的数字所反映的信息有?(?)
战争使俄国的农业遭到破坏
②1921年苏俄工农联盟受到削弱
③农业生产到1925年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初期经济的破坏是因为战争的作用,到1925年基本恢复战前水平,图中没有表现出苏俄工农联盟政权的变化和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的内容,所以正确的是A项,其余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