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现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们”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取得最大的成果是
[? ]
A.实施“君主立宪制”,创建“保国会”
B.实施“民主共和制”,创建“同盟会”
C.实施“民主与法制”,创建国民党
D.接受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
B.抗日根据地威胁了日军的后方
C.国共两党军队消除了军事摩擦
D.八路军夺取了敌人的中心城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图片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与史实记忆能力。该图主要反映了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力量分布,从图中抗日根据地分布看它威胁到日军的后方,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相配合,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篇文章写道:“中国历史上偶发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恐怕莫过于西安事变了。然而,我们重新检视史实发现,如此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西安事变,竟然只是两个男人(注:性格火爆的蒋介石与一向率性的张学良)情绪失控的产物,违背常理,也不禁令人哑然失笑!”。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
[? ]
A.错误的,因为这只是一家之言,不可采信
B.正确的,因为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取决于其个性发展的程度
C.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D.正确的,因为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百年巨变走过的道路是极为复杂和曲折的。在这一时期,半边缘化的过程与内部衰败的过程常常重叠在一起,但半边缘化并不等同于内部衰败;同样,革命化的过程虽与现代化的过程亦步亦趋,但革命化也不等同于现代化。这些过程都处在相互依存的互动之中,或推动社会的变革,或阻碍社会的变革。大致说来,半边缘化是近百年社会演变的关键性因素,它加速了内部衰败的速度,并使现代化被扭曲甚至断裂;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推动依附性发展。而革命化则是抗议内部衰败和阻止半边缘化的关键性因素,它为现代化扫清障碍;但单纯的革命暴力并不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各种不同方向的社会冲击最后都要归结为以发展现代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运动,只有这一共识才可能使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的大转变找到明确的世界坐标。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材料中提及的“半边缘化”是指什么?(2分)在这种“半边缘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进步的经济形态有何特点?(6分)
(2)请举一例并论证材料一中划线内容的观点。(6分)
材料二?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3)此材料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请以辛亥革命影响为例来说明上述观点。(6分)
参考答案:(1)半殖民地半封建化;(2分)特点是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处于本国封建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的夹缝中发展。(6分)
(2)如:太平天国运动(2分);论证:未发展出符合历史潮流的经济,没有提出合理进步的革命纲领,因此,非但没有导致现代经济的增长,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对南方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4分)
如:南昌起义;其本身只是暴力革命,没有触及经济发展内容,所以也不可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
(3)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2分)
辛亥革命影响:物质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6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的“半边缘化的过程与内部衰败的过程常常重叠在一起,但半边缘化并不等同于内部衰败;同样,革命化的过程虽与现代化的过程亦步亦趋,但革命化也不等同于现代化。这些过程都处在相互依存的互动之中,或推动社会的变革,或阻碍社会的变革。大致说来,半边缘化是近百年社会演变的关键性因素,它加速了内部衰败的速度,并使现代化被扭曲甚至断裂”可以联想得出“半边缘化”应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进步的经济形态是民主资本主义,然后可以直接答出其特点;(2)符合划线观点的事例有很多,例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然后进行论述,反驳材料的观点即可;(3)材料三中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中心句,概括出其含义即可。根据概括出的观点,找出辛亥革命影响中的对应部分即可。
点评:关于近代以来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传统史学更多地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强调列强对中国的伤害,近年来随着近代化史观的引入以及在中国大陆的深入,更多人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高考也及时地加以引入,本题即是此种题型的反映。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1941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材料中某君指的是?
A.张学良
B.段祺瑞
C.汪精卫
D.蒋介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公开当了汉奸,成为民族的败类。某君指汪精卫。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