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现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们”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取得最大的成果是
[? ]
A.实施“君主立宪制”,创建“保国会”
B.实施“民主共和制”,创建“同盟会”
C.实施“民主与法制”,创建国民党
D.接受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
2、判断题 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
B.抗日根据地威胁了日军的后方
C.国共两党军队消除了军事摩擦
D.八路军夺取了敌人的中心城市
3、判断题 某篇文章写道:“中国历史上偶发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恐怕莫过于西安事变了。然而,我们重新检视史实发现,如此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西安事变,竟然只是两个男人(注:性格火爆的蒋介石与一向率性的张学良)情绪失控的产物,违背常理,也不禁令人哑然失笑!”。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
[? ]
A.错误的,因为这只是一家之言,不可采信
B.正确的,因为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取决于其个性发展的程度
C.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D.正确的,因为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百年巨变走过的道路是极为复杂和曲折的。在这一时期,半边缘化的过程与内部衰败的过程常常重叠在一起,但半边缘化并不等同于内部衰败;同样,革命化的过程虽与现代化的过程亦步亦趋,但革命化也不等同于现代化。这些过程都处在相互依存的互动之中,或推动社会的变革,或阻碍社会的变革。大致说来,半边缘化是近百年社会演变的关键性因素,它加速了内部衰败的速度,并使现代化被扭曲甚至断裂;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推动依附性发展。而革命化则是抗议内部衰败和阻止半边缘化的关键性因素,它为现代化扫清障碍;但单纯的革命暴力并不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各种不同方向的社会冲击最后都要归结为以发展现代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运动,只有这一共识才可能使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的大转变找到明确的世界坐标。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材料中提及的“半边缘化”是指什么?(2分)在这种“半边缘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进步的经济形态有何特点?(6分)
(2)请举一例并论证材料一中划线内容的观点。(6分)
材料二?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3)此材料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请以辛亥革命影响为例来说明上述观点。(6分)
5、判断题 1941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材料中某君指的是?
A.张学良
B.段祺瑞
C.汪精卫
D.蒋介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