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2、判断题
在“解放军进入张家口”时,解放战争处于战略(?)
A.防御阶段
B.相持阶段
C.反攻阶段
D.决战阶段
3、判断题 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17分)
材料一?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4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
“环球心折”的?(2分)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2分)
材料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2分)
材料四?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4)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四的观点。(4分)
(5)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 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4、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5、判断题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