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为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儒学教育本身的威信,在被近代受到西方教育的本阶层的成员破坏之前,在民众中一直坚如磐石”……这个庞大的想象共同体在清末民初遭遇了严重的解体危机:外有列强环伺蚕食,内有“割据诸侯”占地为王,而汹涌而来的西潮对一直维系着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完整的儒教“名分大义”形成巨大冲击。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三 全球化不仅侵蚀着国家主权,同时也激活了民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文化认同出现动摇,而且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也遇到严重的挑战……尽管全球化进程加深引起对国家的认同的侵蚀,但目前国家仍然是最具权威和组织能力的共同体……“它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以回应挑战……”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是怎样维系“国家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中央政府对全国有效管理减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看待全球化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建立宋政权;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史实:北宋分割相权、改革科举制、加强对地方控制等举措)维护国家统治;三教合一,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成为维系国家的正统文化
(2)伴随着近代化的进程,交通的落后性进一步显现;列强入侵和割据,削弱了中国近代中央政府的权威(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落伍);西方思想的传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3)关系:全球化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说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人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超国家的组织或机构弱化了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的无国界传播,也对国家认同提出挑战,因此可以说全球化弱化着国家认同,但在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争端、文化产权、资源争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经济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尖锐化,强化了人们的国家认同意识(民族意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图中所示的是中国、雅典和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体制,雅典和美国是民主制,但是其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故选A。BD项不符合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C项不符合雅典和美国。
考点:中西政治体制的比较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中西政治体制的特点,并由此能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一国选择自己的政治体制是由本国的国情决定的。古代的雅典和中国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和传统文化的差异,走上了专制和民主之路。近代西方国家的政体也是同中有异。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秦朝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