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农村的手工业迅速衰败,大量农民破产,但一些学者却提出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75—1931年土布产量和用纱量
?年份
| 土布产量(百万匹)
| 土布用纱量(百万磅)
|
1875 1905 1919 1931
| ? 40.93 49.53 44.95 45.38
| ? 644.7 780.1 780.0 714.7
|
材料二:以手纺车和古老的投梭机而论,至少需要3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原料需要,而且手纺纱的品质,一般不能达到16支以上。因此,在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手纺车一直是手织业发展的障碍。
纱厂的建立,恰恰替手织业解除了这些障碍。它不独为手织业供应了足量的棉纱,使之无原料缺乏在虞,还为手织业制造了高细支棉纱,从而扩大了手织业的活动领域。
材料三:织户用了机纱以后,工效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这也是土布能与洋布争一日之短长的重要因素。
材料四:中国农村消费者对洋布向来不大感兴趣,而对土布情有独钟,问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告诉你穷人穿土布的衣服是因为这类布可以穿到相当于外国布的三、四倍或者五倍时间长……是因为它在冬天更暖和。?——以上材料摘自马俊亚《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手工业并没有破产?(6分)
(2)结合材料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手工业并没有破产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证明了从1875年到1931年,中国土布的产量是比较稳定的,说明农村的织布业并没有给现代机器工业挤垮;材料二证明了,由于现代机器工业提高了纱的质量和数量,反而促进了传统手织业的发展;材料三证明了,由于传统手织业质量的提高,成为了与洋布竞争的本钱。(每点2分,总分不得超过6分。言之成理者同样可以得分。)
(2)材料二证明了,传统纺纱业是跟不上手织业的规模的,而现代机器工业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传统手织业的发展;材料三证明了,由于土布质量的改良,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材料四证明了,中国农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土布。(每点3分,总分不得超过9分。言之成理者同样可以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 )
A.让每个成年男子都参与国家管理
B.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C.国家应由少数精英分子来治理
D.人类是有能力认识自然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纠正。认为有知识的人才能达到善的标准。在政治上,他反对直接民主制,主张掌握知识的精英人士治理国家。故选C.A项明显错误,应为有知识的人参与政治;BD项材料未涉及。
点评: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与苏格拉底有关的知识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图中的中央第一代领导人的服饰是?
?
A 长袍马褂?B、西装?
C 中山装?D、列宁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中国初期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以下对这一时期留学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最吸引学子们的是科技与工业成就
B.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主要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以欧美国家作为热门留学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新中国初期主要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并且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革命和建设大量学习苏联的经验,所以这轮留学热潮主要热门国家是苏联,欧美尤其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不可能是热门国家,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内政外交全面分析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了当时的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是在辛亥革命,A项排除;古代中国社会没有离婚一说,只有休妻,做为末代皇帝与妃子经法院调解后解除婚约说明落后的婚姻风俗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C项“已经”说法错误;D项“已经确立”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