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表1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国家类型 时间
| 高收入国家
| 中等收入国家
| 中低收入国家
| 低收入国家
|
1980年
| 38%
| 43%
| 42%
| 30%
|
1996年
| 40%
| 52%
| 52%
| 42%
|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直接得出1980-1996年间,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均在增长,这直接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所以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 D两项含义不能由表格数据反映出来;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该时期区域经济集团化不断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有
①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 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③ 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④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 ② ③
B.② ④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该思想是
A.心学
B.理学
C.佛教
D.阴阳五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从材料所给的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得到广泛传播的思想是佛教思想,给动荡中的人民带来精神上的慰藉,故选C。AB项是宋明时期出现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时代下的新发展;D项是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的学说。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电影《墨攻》讲述了战国时代十万赵国军队攻打弱国梁城,墨者革离孤身救城的故事。下列介绍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该故事体现了非攻思想
C.革离强调利用有利地形攻城
D.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墨家学派的主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和铁犁牛耕。C项与墨家思想相违背。故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1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航路开辟后;二是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材料二? 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到达印度的卡里卡特,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全世界的帝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灾难,有欧洲主导的全球化开始动摇了。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回答问题
(1)图示并联系史实,指出此图反映了哪一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史实?(1分)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克莱德论述的两次全球化的各自特点。(4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上述两次全球化的反应,并举例说明。(4分)
参考答案:(1)阶段: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的“经济全球化”。(1分)
信息: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等落后地区输出工业制造品,中国等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等。(2分)
(2)第一次全球化:始于新航路开辟;以欧洲国家为主;建立大帝国。(2分)第二次全球化:始于二战以后,由美国主导;建立全球性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国家贸易增长迅速。(2分)
(3)第一次全球化: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学习其先进技术,表现为开放通商口岸、建立近代工业等。(2分)第二次全球化:抓住机遇主动应对,表现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2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中,从材料所表明的时间我们知道就是在两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全球化,图中归纳信心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还有材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二问中,首先要知道两次全球化的时间应该是指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和二战后,从材料归纳指出即可,有一定难度,必须结合所学理解;第三问中,结合所学我们知道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冲击巨大,掀起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浪潮,第二次则是二战后,中国第一次是被动开放,被动学习西方,第二次中国则是主动开放,融入世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