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 ]
A.老者的眼镜?
B.门前的店幌 ?
C.兴盛的商铺?
D.商人的衣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位学者谈到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说道:“一些人以激烈的态度提出‘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口号——然而有意思的是,喊这些口号的人,却偏偏仍在使用汉字、讲究书法、读线装书……痴迷得紧!”该学者意在:
A.抨击太平天国运动忽视文化教育
B.批评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揭露辛亥革命阵营内部旧官僚的虚伪性
D.揭露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的矛盾心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由材料中的“一些人以激烈的态度提出‘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口号”可以看出这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但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却也在使用汉字等,所以是一边否定中学,一边又把汉字等中学的文化当成必不少的工具来使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二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默然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深刻透彻)哉!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材料三?到了如今,我们应该觉悟:我们不是为君主而生的!不是为圣贤而生的!也不是为纲常礼教而生的!甚么“文节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来诳骗我们的!我们如今,应该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吴虞《吃人与礼教》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作者的主张。(2分)它同当时教会的主张有何冲突?(2分)
(2)材料二中刘谐对孔子态度如何?(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态度的经济根源。(2分)简要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主张的一致性。(2分)
(3)分析材料三中吴虞的主张。(2分)在对待儒学态度方面,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1分)
参考答案:(1)、主张:只要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2分)冲突:路德的主张要求尊重人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2分)
(2)、态度:刘谐主张平等对待孔子,不是天生圣人。(2分)根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一致:挑战权威。(2分)
(3)、主张:揭示了礼教的吃人本质,批判儒学。(2分)材料三完全否定。(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
[? ]
A.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
B.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
C.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己,舍此则非所闻也。?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
材料二?李大钊科学地阐明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应当“承认经济关系在社会全结构中是其基址,承认经济在整个的文化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据《史学思想史讲义》(1920年)
材料三?以西方年鉴学派的“新史学”为代表,人们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注长期存在的社会深层结构与趋势,掀起了一场“眼光向下”的学术革命。在中国,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史学实践只是在近20年中才取得较大进展。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200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旧史”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李大钊的史观受何思想影响?简要分析李大钊的史观形成的背景。依据这一史观,谈谈民国初期经济发展对政治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影响(10分)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史学研究的重点是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新史学”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眼光向下”的史学有较大进展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1)问题:史学只为君主服务。(2分)原因: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专制制度。(2分)
(2)思想: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2分)?
背景: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传统史学弊端重重;现今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亡方案。(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
影响:政治变革:民族资产阶级壮大,革命党继续进行反对专制的斗争;工人阶级壮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任答一点给2分)
社会生活:民众的衣食住行进一步西化。(2分)
(3)原因:①工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
②新中国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视阶级斗争。
④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价值:拓展史学研究的领域;利于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历史。(2分)
原因:①改革开放使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增加。
②经济发展使人们的自主意识、主体意识增强。
③学者对受“左”倾思想影响的史学的反思。
④双百方针。(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我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己”可知梁启超认为我国旧史主要是记载某朝君主的发家、治家、败亡的,因此旧史只是为君主服务的,这源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君主专制统治时期一切都应该是为君主维护统治服务的。
(2)材料强调李大钊对待历史,承认经济在历史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即通常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结合所学知识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其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大旗,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其原因可以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来加以回答。结合民国初期的史实可以得出其影响为政治变革:民族资产阶级壮大,革命党继续进行反对专制的斗争;工人阶级壮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社会生活:民众的衣食住行进一步西化。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史学研究的重点是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说明当时的史学界比较关注工人和农民阶级,这与工人、农民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是密切联系的,同时也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连,以及文革期间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更需要突显工农的力量和作用。
(4)依据所学知识新的史学观的产生,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历史研究的新的领域,同时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注长期存在的社会深层结构与趋势能是我们更全面更深入的来了解历史研究历史。依据材料“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史学实践只是在近20年中才取得较大进展”可以得出该新史学观在中国被重视是在近20年的时间里,因此需要结合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来加以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