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某人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他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梁启超
D.胡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历史基本知识。李大钊在十月革命后写下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了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一。故选B.陈独秀也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被称为“南陈北李”;梁启超和胡适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
点评:李大钊、陈独秀都是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毛泽东思想等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97年杭州诂经精舍主持人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大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我与各位同学抱着古老的遗经不动,这是前人所说的不通世变的鄙儒。”导致俞樾发此慨叹的原因不包括
[? ]
A.民族危机加深?
B.皇帝实行变法
C.通商口岸设立?
D.维新思想传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与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彻底抨击旧文化,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等文化是相符的,在新文化运动中存在彻底肯定西方文化和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对东西方文化态度,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比如钱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 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文艺其一端也。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
B.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
C.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
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章士钊指出“提倡新文学”取得成功的的前提是国家政治制度先进。他的理由是文学艺术只是一部分,欧洲的文化发展,都是与政论同时进行的。在此他更突出政论的重要性,B项正确。AC两项无法体现,D项错在“同等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位学者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一个规律,就是:大事件出现大变革,小事件出现小变革,没有事件没变革。以下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末“新政”
D.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原因在于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一战仅仅是为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条件,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