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孙中山:“能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2)邓小平为实现中国统一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实施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1)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北击匈奴,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吐蕃实行了和亲政策(或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2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康熙帝:平三藩叛乱;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之下;平噶尔丹叛乱;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战。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2)“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资本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意义在于( ? )
A.它是政治经济学的一次革命
B.它从经济学角度充分论证了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
C.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D.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的召开
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D.国际社会主义者巴黎代表大会的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重大历史史实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护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全集》第42卷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回答,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发展私有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有关问题,只要对教材熟悉,便可结合材料内容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下列对毛泽东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毛泽东早年信仰过改良主义
②大革命失败后得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③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形成了完备的新民主义理论
④文革期间毛泽东在外交方面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毛泽东十分关心政治,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他信仰过改良主义,故①正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故②正确;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重要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完备的新民主主义论,故③正确;文革期间毛泽东在外交方面有重大贡献,如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三个世界”理论等,故④正确。故答案选择A项。
点评:从新课程高考角度分析,对毛泽东的考查侧重于他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奋斗历程,以及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毛泽东在思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主要贡献;并注意认识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品质;认识毛泽东等为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探讨毛泽东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原因和深刻教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