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式,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改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料说明材料一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什么? (2分)它具体是怎样构成的?(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在中央官制和选官制度上的体现?(4分)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3)材料二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2分)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三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5)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2、选择题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事。导致朱元璋如此勤政的主要原因是
A.朱元璋过人的智力与精力
B.丞相职位被废除
C.明代社会矛盾尖锐,事务繁杂
D.明代官员的业务能力低下
3、选择题 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
A.汉代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