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材料二?罗马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 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诸方面。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利。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材料五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三项制度。(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在古罗马的历史地位(1分)及进步意义。(2分)
(3)材料三出自什么历史文献?什么时候颁布?颁布后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这个政体的核心是什么?(8分)
(4)材料四的示意图体现 了什么原则?体现这一原则的美国宪法是什么?这一原则的思想来源是什么?(6分)
(5)材料五来自什么文献?(2分)材料三与材料五确立的政体主要不同点是什么?(4分)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皇帝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军机处等(凡符合题目要求,答出三项即可得分)(3分)
(2)第一部成文法。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3分)
(3)《权利法案》? 1689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各2分)
(4)分权制衡? 1787年宪法?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各2分)
(5)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不同点:英国议会权力至高无上;国王统而不治。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具有专制主义色彩;议会权力受皇帝制约,帝国议会权力很小。(4分)
不同的原因:英国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革命比较彻底。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封建残余较多。(4分)
本题解析:(1)本单元制度概念较多,复习时要注意对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把握,要特别突出皇帝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科举制等历史概念。
(2)《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内容相当广泛,法律条文也比较明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出自1689年《权利法案》,其影响:①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②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反映的是1787年美国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防止专制和独裁,维护了美国长期的政治稳定,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突出了君主的权力,出自《德意志帝国宪法》,再分析德意志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不同:①君主的权力不同:英王是国家象征,“统而不治”,无实权;德意志皇帝是实际的国家首脑,拥有广泛的实权。②议会的权力不同: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很小,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财政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限制王权。③内阁和议会的关系不同:英国内阁首相是由议会选出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对议会负责;德意志宰相是由皇帝任命度,对皇帝而不是对议会负责。原因: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对封建势力打击较为沉重;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强大。德国,没有经历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专题。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古希腊民主形成的条件及历史意义;古罗马法制的演变及影响;比较中西方早期政治差异及原因;比较英、法、美、德四国政体,概括各自特点,并作出客观评价;思考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确立、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启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以“强干弱枝”
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由“尽收天下劲兵”可以判断A正确;由“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判断B正确;由“内外相维,上下相制”判断C正确;D与史实不相符,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济贫积弱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晋·《三国志》
材料二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
裁。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专制三公九卿制的理解。由“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
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得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减少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所以
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中央权力体制成熟的标志,其运行程序是:皇帝下旨→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执行,修建水利工程是工部的职责,所以选B
点评:高考复习时应重点掌握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是什么?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有什么变化?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