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式,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改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料说明材料一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什么? (2分)它具体是怎样构成的?(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在中央官制和选官制度上的体现?(4分)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3)材料二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2分)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三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5)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参考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分)构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
(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2分)选官制:科举制。(2分)
(3)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分)采取措施:西汉:①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②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削弱了相权;唐朝:①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朝:①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6分)
(4)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2分)清朝设军机处(2分)
(5)趋势:王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2分)
本题解析:(1)记忆型题。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构成。在秦朝建立,西周实行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到了后期分封制导致了割据,不利于国家权力的集中,因此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建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记忆型题。围绕君权与相权这一对矛盾,各个王朝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较之前的王朝不同在于将宰相的权力分散,即在中央实行了三省六部制。而为了很好将人才归于朝廷所用,唐朝实行了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材料三讲的是指鹿为马的故事,这说明了丞相的权力极大,也说明了秦朝的制度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西汉:①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②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削弱了相权;唐朝:①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朝:①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明朝鉴于之前王朝宰相权力过重,影响到皇帝的权力,因此废除了宰相制度,设立了由皇帝控制的内阁;清朝也没有恢复宰相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秦朝设立宰相制度,到汉代频繁更换宰相、设立内朝,唐代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再到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最后清朝将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可知,中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为王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与清朝军机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事。导致朱元璋如此勤政的主要原因是
A.朱元璋过人的智力与精力
B.丞相职位被废除
C.明代社会矛盾尖锐,事务繁杂
D.明代官员的业务能力低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政务繁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丞相,使君主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出现了皇帝政务繁忙的现象,故答案选择B项。材料没有反映朱元璋过人的智力与精力,故A项不正确;C、D项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和内阁制度的设立。
点评:关于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命题的角度有:(1)根据宰相制度废除的过程,认识其意义,或对相关材料作出正确的解读;(2)依据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分析皇权与朴树的矛盾。同时,解答材料选择题一定要紧扣材料,即使某些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但如果它与题干材料无关的话,也不应选。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
A.汉代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