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1911—1919年的面粉业生产状况,对造成这种状况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
A.清政府放宽限制?
B.美日等竞争压力减小
C.国外市场扩大?
D.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2、判断题 国家海权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摘编自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马汉提出“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末,面对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清政府有何对策?其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近现代历史的风风雨雨,孕育出一个四海闻名的“宁波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宁波慈溪人)虞洽卿于1913年创办了三北轮船公司,开始规模很小,只有三艘小火轮。1914年他扩大三北公司规模,资本从20万增加到100万元。……1914年,恰逢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华外籍轮船纷纷奉命调回其本国去运输军火,外轮大大减少……虞洽卿横下一条心,把他早年积蓄全都投资于航运业。从1917年到1919年,三北公司的资本从100万增至200万,后又增至250万。他又乘英国人要回国参战之机,盘下了英资的鸿安轮船公司,资本又增100万元。?
——王遂今《宁波帮怎样经商致富》
(1)根据材料一,民国初年虞洽卿的三北轮船公司抓住了怎样的历史机遇?这对三北轮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984年8月1日,邓小平与谷牧会谈时说:“宁波的事情好办点,宁波有那么多人在外边,……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1984年到2007年间,宁波实际使用外资200多亿美元,70%是海外“宁波帮”直接投资或由他们牵线搭桥而引进的。这期间,“宁波帮”5万多人次回乡,向宁波捐资12亿人民币,在全国捐资60亿人民币。
——(宁波网)《谷牧同志是宁波开发开放的总策划师》
(2)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宁波的发展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根据材料二,宁波帮为宁波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在中英签订《联合声明》……进行的多次谈判中,包玉刚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他和邓小平及撤切尔夫人都有很好的私交,以一位民间人士的身份为两国政府沟通意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余贤群《邓小平与包玉刚》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以包玉刚为代表的宁波帮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什么贡献?上述材料体现了宁波帮的哪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看,到“十一五”时期,我国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2%,这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但是,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仅为9.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更只有8.9%。2010年10月,我们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据此分析“十二五”规划决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5、判断题 十六届四中全会于2004年9月16日在京召开,全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列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而来?②在封建经济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③受外商企业的刺激?④洋务派起了诱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