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苏联率先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我国发展工业化的成功措施及影响。(4分)
材料二 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 1957
| 1960
| 1962
|
钢产量
| 535
| 1866
| 667
|
粮食产量
| 3900
| 2870
| 3200
|
(2)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4分)
参考答案:
(1)成功措施:“一五”计划的实施。(2分)
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分)
(2)1957-1960年钢产量上升,粮食产量下降。(1分)原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2分) 1960-1962年钢产量下降,粮食产量上升;(1分)原因: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2分)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答出两点得4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采取的措施是实行一五计划;影响联系一五计划的意义来作答即可,如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第一小问趋势观察表格中的钢产量和粮食产量的数据可归纳出1957-1960年钢产量上升,粮食产量下降;1960-1962年钢产量下降,粮食产量上升;第二小问原因从50、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来分析即可,可得出前者的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后者的原因是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3)重大举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史实来分析即可,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专家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奇迹”,主要是因为我国
[?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它的发展是曲折的。下图中出现B处(1919年前后)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

[? ]
A.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全国性抵制洋货运动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
A.中外合资的结果
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大力支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他们所起到的作用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结果: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炼出钢的合格率很低。
(3)异军的作用:外资企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企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说明的问题: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基础差、劳动力充足等国情,选择符合实际的工业化道路。
(4)中国工业化进程: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②“大跃进”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