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全面来源:91exam .org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即将展开,此时提出双百方针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原因”,并且本题的A、c、D三项本身都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③“尊孔”利于清朝统治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曲阜孔庙实际上是儒家文化的象征,而儒家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康熙帝的行为体现了对汉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可以争取汉族官僚地主的支持,有利于加强统治;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尤其是满汉之间的团结都有积极意义。康熙帝的行为主要是政治行为,并不体现是否“善于学习”的问题。故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纽约时报曾经出现的标题: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1967年8月17日)、西贡姑娘的服装样式正在改变(1969年3月31日)、巴库的生活符合苏联的模式(1960年10月16日)、(埃及)学生要刷牙(1960年4月22日)、中国的民间艺术遵守党的路线(1960年9月25日)、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1960年7月1日)、外蒙古试图赶上20世纪的发展(1959年8月3日)。这些标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
B.生活方式现代化
C.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D.全球化的时代浪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的民间艺术遵守党的路线(1960年9月25日)”、“巴库的生活符合苏联的模式(1960年10月16日)”不能反映生活方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同时中国的变化也不能反映工业化浪潮试卷全球,所以排除AB两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现代化的深度与广度的数据出现,所以C项错误。中国的民间艺术遵守党的路线,文化成为艺术家破旧创新的武器,所以可以体现全球化的时代浪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所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朱熹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封建伦理纲常,而“人欲”是指不符合“天理”的那些欲望,即“私欲”,故选B。A项明显错误,材料明确提出正常欲望不在禁止之列;CD项错误,人欲是违反儒家伦理道德的欲望,与正常欲望不是一回事。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要人们存天理,灭人欲,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