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可知,井田之外已经出现了私田,并受贵族的重视,说明井田制开始瓦解。而封建土地私有制到战国时才完全确立下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促进经济快发展的国家有:①日本②匈牙利③捷克斯洛伐克④波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异同的能力。思考时一要注意满足题干 所要求的三个条件;二要突破思维定势,不能仅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找答案,题目并没有要求 按照社会性质或意识形态来划分,所以没有必要预设一个思维框架来束缚自己的思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 )。
年份 国家类型
| 1970年
| 1992年
|
32个发展中国家
| 108美元
| 297美元
|
21个发达国家
| 3 129美元
| 22 185美元
|
①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快
②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大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有较大的发展
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逐渐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表题一定要具体分析数字,该表一目了然,从国民生产总值看,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增长幅度上,发达国家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摘自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用意。(9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梁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6分)
参考答案:
(1)卢梭的政治观点:“天赋人权”说和“人民主权”思想。(4分)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曲折性;长期性;暴力性。(3分)
政治用意:期望光绪帝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2分)
(2)不同点:康、梁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孙中山主张进行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康、梁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康、梁主张仿效英、日,孙中山主张仿效美、法。(6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 卢梭的观点;从材料二中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程、 革命的激烈程度等方面归纳特点;从康有为代表 的阶级利益及变法的社会环境等角度说明其政治 用意。(2)不同点可以从康梁与孙中山主张的政治体制、实行方式等方面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