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贞观年间,日本的遣唐使、僧侣通过学习唐朝文化,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大大促进日本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当时日本人学习到的唐朝制度中不包括:?
[?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内阁制?
D.均田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
C.思想上获得空前统一的时代
D.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代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成为此后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这一制度为秦始皇首创,所以材料中描述“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点评:秦代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沿袭并不断地加以强化,当然这一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制度绝不可能是完美的,当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到一定程度时便会转向反面。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
材料二?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分)
材料三?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6分)
材料四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4)怎样理解材料四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渊源:承袭秦制。(1分)
(2)措施:分封诸侯王国。(1分)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1分)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1分)
(3)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3
分)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3分)
(4)理解: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2分)进步作用: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
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3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中“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可见汉初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依据所学知识,这三项制度是承袭秦创制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依据材料中“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由此可知,汉初实行分封诸侯国的措施,诸侯在其封国内拥有创制官职、收取赋税的权利。依据所学知识,到后来诸侯割据势力过大,形成地方对抗中央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中““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由此可见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第二小问可根据“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及所学郡县制的影响总结答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威的根基”指的是贵族垄断政权;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的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并分配相应的政治权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梭伦改革的意义总结回答问题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 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封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谐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持而成者也。”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①夏商时期天子与诸侯之间是方国联盟盟主与成员的关系,没有严格的尊卑等级关系?
②灭商建周之后,建立诸侯国,天子与诸侯之间成为尊卑等级的君臣关系
③有功臣、兄弟、甥舅姻亲关系着皆为其受封对象,和周王成为君臣关系
④鲁卫晋齐四国封君都是王族,作为周王室的主要屏藩⑤分封制形成的大一统局面与支撑它的宗法制互为表里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