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金山中学08-09上高三摸底考试21题)(9分)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对中国近代化起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1)简述三位历史人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自的政治主张。简要分析其政治主张的进步性与局限性。(7分)
(2)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思想转为保守,成为保皇派;孙中山则把旧民主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爆发;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从三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变化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作用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维新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建立民主共和政体;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3分)
康有为的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其局限在于,希望通过封建的清政府进行改良来实现政治理想。(1分)
孙中山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有力的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到来,但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与彻底的土地纲领,因此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1分)
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新思想,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偏向。(2分)
(2)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一定的思想主张只有一定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
回答第一问时注意时期限制: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陈独秀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代表,提倡民主与科学。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时应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三者结合起来,并注意其结果;回答第二问时注意思想的形成与时代的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张之洞对统治者某举措的意见是“深恐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材,数百万童生之怒。”该举措应是
[? ]
A、废八股
B、派游学
C、办学校
D、废科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近代思想家思想主张的掌握,从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可不难判断出该思想家应属于宣传过雏新思想但后来又不符合潮流的维新派。C项主要宣传进化论思想;D项的主要活动应主要集中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都不存在“太旧”的评论;而B项梁启超在护国运动期间,曾发表文章批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只有A项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期间主张君主立宪迎合历史潮流,后又主张保皇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联系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
(3)分析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参考答案:(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从精神层面上开始变革,人文精神兴起和发展,人们逐渐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从制度上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工业革命迅速扩展,欧美国家确立大机器生产方式,相继实现工业化。
(2)中国近代从学习“器物”向学习“制度”,再向学习“文化”发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仿效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兴民权、君主立宪,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3)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基于抵抗外来民族压迫的学习西方必然从学习先进科技入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渐进的过程。
本题解析:此题是简答题,依据教材基本知识即可作答。(1)15--19世纪西方世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纷纷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进行了工业革命;思想上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注意近代化的顺序是先思想后政治最后到经济。(2)近代中国不断遭受外国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地加深,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主要经历了学习西方的科技、制度和思想三个阶段。(3)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是中国与西方国家近代化顺序不一致的原因。
点评:本题资料新颖,设计巧妙,是道好题。注意中国和西方现代化的比较,培养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近代西方是秉承了一个自然的顺序进行了近代化,而中国则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进行近代化的,近代化和挽救民族危亡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和西方近代化的顺序不一致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和革命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题干分析,实际上中立党指的是维新派,因为“意在保国以变法”,即在不推翻现有政府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这符合维新派的特点。而维新党指的是革命派,因为“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说明其是要进行暴力斗争,这符合革命派的特点,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封建是要准确理解题干中对这两党的特点描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