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2分)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2分)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4分)
参考答案:
(1)小篆。(2分)
(2)统一度量衡。(2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分)
(3)平定三藩之乱。(2分)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2分)维护了国家统一(2分)
(4)专权;(2分)勤政。(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秦始皇和康熙帝两个人物,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字体是小篆,空格中是皇帝二字。第(2)问秦始皇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做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第(3)问,事件指平定三藩之乱,这使康熙养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三藩之乱的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第(4)问,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位帝王专权与勤政的执政风格。
点评:关于秦始皇,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康熙帝其主要贡献表现在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还要注意评价历史人物的的基本方法:(1)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符合人民愿望和国家统一;(2)方法: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3)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民报》为1905年同盟会创办的刊物;B不对,飞机于1903年诞生;D不对,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都是在20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而火车在19世纪前期已经出现,因此选C.
点评: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在于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关于印象派音乐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印象派绘画的兴起影响了印象派音乐的产生
B.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贝多芬
C.德国的德彪西为印象派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
D.《牧神午后·前奏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德彪西,其代表作品是《牧神午后·前奏曲》。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
①伏尔泰的政治理论
②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
③卢梭的政治理论
④狄德罗的政治理论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应先把握好《临时约法》和启蒙思想的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美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美国联邦政府
|
国会
| 总统
| 最高法院
|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
| 最高法院大法官共九名,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
|
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
?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
?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美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1)、政体:君主立宪制?标志: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4分)
(2)、政体:联邦制政体(议会制共和政体)?标志:1787年宪法的颁布。?原则:中央集权原则(联邦制);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原则。?特点和影响:众议员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参议员相对稳定,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8分)
(3)、标志: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4)、政体: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标志: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影响: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