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西边的太阳快要下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这首《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美援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位历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描述某一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方面是反帝国主义运动。……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请问此事件可能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文化大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该事件发生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该事件是五四运动,故选B。
点评: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1年5月,毛泽东的后人毛新宇将军到梁山时说,主席来梁山这件事,填补了他革命生涯的一段历史,延伸了伟人的革命足迹;是先到了梁山,才有了后来的斗争。“梁山文化”对毛泽东以后革命最大的影响是
A.武装反抗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与梁山有关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是梁山农民起义。宋江等人以梁山为根据地进行斗争。毛泽东参观梁山后,后来发展成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故选D。A项错误,不是最佳选项;BC项错误,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建立统一战线是反对外来侵略为目的的行为,和梁山无关。
点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论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著作了一系列的著作,如《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签盖有“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纪念”邮戳的纪念章,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4分)
(2)运用所学知识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英美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
(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材料三所反映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参考答案:(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军事上: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敌人。(2分)
(2)驳斥: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给东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2分)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2分)
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2分)
(4)历史意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新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任意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中日两国关系为主线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抗战过程中国共两党的抗战史实,抓住“全民族的抗战”去从政治、军事归纳即可;第(2)问,是关于日本投降的材料,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史料,分辨史料内容的真实性,从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及造成的影响方面去归纳;第(3)问,题干中的“事件”指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即分析归纳胜利的原因,且主要原因需要从内因即全民族的抗战,次要原因需要从外因考虑,如世界反法西斯、美国等去归纳;第(4)问,考查了学生阅读史料并概括史料的能力,可以从对中国及世界两个方面归纳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36年8月,中国足球队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成为第一支亮相国际赛场的中国国家足球队。然而,这支号称“中国铁军”的足球队却是在特殊的背景开始其奥运之行的。这“特殊的背景”表现在
①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面临重新陷入内乱的危险
②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③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④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走向新高潮
[? ]
A.①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