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原来,中国人在书写西方国家名称时,总加上偏旁(通常是犬字旁),但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情况就显著减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夷”字的现象也越来越少。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是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称为“洋”了。这些变化反映出
①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观念的转变?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
③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④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05年,一本书给安徽少年胡洪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剌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与血”。受此影响,他改名胡适,字适之。这可以说明
A.“中体西用”思想兴起
B.天演法则产生巨大影响
C.进化论成为革命旗帜
D.传统思想的权威被打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1905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可知是指严复的《天演论》这本书的作用,因而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一国家”应是美国。从而排除BD项;再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一主张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故选C项,A项不符合事实。
点评:近代民族危机在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出现,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魏源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拱卫清政府的统治,著有《海国图志》一书。该书详细的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内容,对开拓新视野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皇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 项是指清军入关;B 项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禁烟;C 项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 项中指的是戊戌政变被镇压时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故选D项。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引进民主制度,在中国倡导民权。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维新变法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