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 ]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8分)北宋的制度变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括北宋初年“旧弊虽防,新弊渐生”的具体表现。(4分)
(2)简述王安石为革除“新弊”采取的措施及效果。(4分)
参考答案:(1)旧弊:军阀(藩镇)割据、农民起义。(2分)
新弊:北宋不断扩充军队数量,军费开支浩大,造成“冗兵”问题。(2分)
(2)措施:首先采取“省兵”措施,精简军队;其次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2分)效果:减少军费开支,战斗力有一定提高。(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图片以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能力。第(1)题“旧弊虽防”主要指北宋制定制度主要预想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加以事先防范,而北宋主要借鉴的是唐朝,所以它防范的主要是唐朝出现的问题,如藩镇割据、农民起义等。“新弊渐生”通过左图可知由于北宋不断扩充军队数量,军费开支浩大,造成“冗兵”问题。第(2)题本题结合王安石变法可知其主要的措施为首先采取“省兵”措施,精简军队;其次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王安石的这些做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减少军费开支,战斗力有一定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可忧。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贼横行,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1)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
?
?(2)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
??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
参考答案:(1 )北宋中期政府出现冗兵现象以及财政问题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 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给辽和西夏岁币。?
(2 )范仲淹之言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官僚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威胁宋的统治,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3 )北宋中期发生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中心的王安石变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
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
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
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材料中,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可见,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而A项所说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既与材料中的描述不符,又不符合史实,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宋代中期社会状况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的混合形式,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禁军
B.强干弱枝
C.防止地方专权
D.防止武将专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更戍法规定各驻地军队经常换防,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