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是在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B.中央人民政府一次全体会议
C.开国大典上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事件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B.新中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美国《时代》周刊从1923年创刊开始,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们代表着当时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见图一),圈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材料二:图二是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有苦难、艰辛之旅的意思。
材料三:图三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时代》周刊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的原因,用史实说明图中的“民主统一”,井指出“民主的美国”对这个“民主统一”国家的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时代周刊》将尼克松中国之行称为艰辛之旅。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即将崩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说明:民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共同纲领》,建立人民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统一:扫除国民党残余势力,完成大陆的解放。政策:美国对华奉行全面遏制(或敌对)政策,或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经济封锁。
(2)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使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论十大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共同纲领是规划和设计新中国蓝图的纲领性文件。它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确定了新的国家和政权的性质,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央人民政府正是在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的基础上宣告成立的。A是为中国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C是在1954年制订;D是在1956年毛泽东提出。
点评: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会议代表来自5个方面(党派、区域、军队、团体和特别邀请人士)、45个单位,共有662人,表明政协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可以执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9月29日,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坚固政治基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重要意义的文献。它所确立的各项原则成为今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第一部根本大法,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积极策划“军事反攻”,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但是由于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向转向东北战场,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抗美援朝的作战任务所取代。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中共基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除了坚持“解放台湾”的基本方针外,很难有其他选择。
?——引自《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的演变》
? 材料二 浅浅的台湾海峡,却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天堑。两岸不知有多少颗忧伤的心,日日夜夜被思念牵动摧折;又不知有多少远眺的眼,朝朝暮暮为亲情望穿秋水。这一切,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化作历史。银燕展翅、百舸争流、鸿雁传书--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新华网《海峡两岸大三通正式启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陆提出“解放台湾”基本方针的主要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最早是在何时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8年底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国民党当局企图以台湾为基地,准备反攻大陆、“雪耻复国”;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仇视中共及新生的人民政权。
(2)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邮、通商、通航和探亲旅游。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峡两岸人民的需要和共同努力;国共两党的大力推动。(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