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确定
B.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故选C。A项是中国的外交方针;B项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提出的;D项是在1950年签订的,是走的结盟的道路,明显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标准的。
点评: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以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外交的标准,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的原则,使得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
A.理在气先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朱熹的思想主张。A项是宋明理学的哲学观,与题干材料无关;B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D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材料中朱熹对贝壳的探究,反映了其格物致知的理念,故答案为C。
点评:此观点是朱熹的观点,朱熹主张接触万事万物以获得理,属于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宋明理学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两派 91Exam.org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上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则主张致良知。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但是王守仁则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2005年7月第一所“孔子学院”授牌,到 2007年1月31日已发展为128所,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合作举办“孔子学院”的申请仍然源源不断。下面关于儒家学说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B.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它包含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思想完全相同
C.“孔子学院”发展到128所,说明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
D.儒家思想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在历史上多次吸收了儒家以外的思想而不断得到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民本思想是在承认君主专制的前提下要求统治爱惜民力,敬授民时;而西方的民主思想则是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倡导民主与平等,所以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福建省福州三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24) “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是时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对“九·一三”事件的讽刺。“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与“文革”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混乱状况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外交成就捷报频传。下列词语符合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一线连片”
B.“扫庐请客”、“安贫乐交”、“柳暗花明”
C.“左右开弓”、“韬光养晦”、“和而不同”
D.“化敌为友”、“跨洋握手”、“三分天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B选项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外交方针与政策;C项为“求同存异”;只有D项符合70年代的外交特点。“化敌为友”、“跨洋握手”、是指中日、中美关系改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一一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一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关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作出这种战略意图的原因。(5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美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什么影响。(7分)
参考答案:
(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1分)政策:“遏制和孤立”中国。(1分);选择:“一边倒”;(1分)
(2)意图: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2分)原因: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3分)
(3)现状:合作与冲突交织。(1分)问题: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台湾问题。(2分)影响: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由此可以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敌对遏制的政策,中国则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根据材料中“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由此可知其战略意图是: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中国考虑缓和中美关系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即可。
(3)根据材料中的“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可以看出当前的中美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冲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美国的霸权主义和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第三小问,中美是两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大国关系的缓和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