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B.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C.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即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九国公约》的签订使美国长崎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成为现实,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是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一场尖锐,而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此C不是当时的国际形势,故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法国元帅福熙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为凡尔赛体系是在制裁德国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华盛顿体系束缚着日本的发展,致使德国和日本必欲冲破之,也就是说未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更大冲突的种子,故法国元帅福煦有此“预言”,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图中A地区重新回到德国是根据(? )

①《国际联盟盟约)?②《凡尔赛和约》?③《慕尼黑协定》?④公民投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图中可知A地区是萨尔煤矿区,《凡尔赛条约》规定,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所以②④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胜国可以
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武装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合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的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他
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了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四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是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的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者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他的最大的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些领土条件的改善既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
材料四?(英国)于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
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分析英国持这种主张的
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和三说明英法两国的主张有何分歧?法国的目的和表面理由是?(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说明了什么?(6分)
参考答案:(1)英国主张剥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但是反对过分的削弱德国。原因:英国推行传统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防止法国称霸欧洲;避免在德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
(2)英国反对肢解德国,法国主张把德国瓜分为若干个国家并加以控制。(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法国则要求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法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企图建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表面理由是英国的主张会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复仇的要求。
(3)英国允许德国发展海军并拥有潜水艇,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采取容忍或者助长的态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事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非战公约》
材料二? 1945年7月
26日,中、美、英三国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中提出:“对于战犯,包括虐待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制裁”。在不久通过的波茨坦议定书中,则进一步明确对战犯“迅速付诸正义之审判”……1946年1月19日,麦克阿瑟公布了东京审判中判断战犯罪责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国际法规定的“通行的战争犯罪”;第二,计划、准备、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或违犯国际条约、协定或诺言之战争,或参与为实现上述任何战争之一种的共同计划或同谋的“反和平罪”;第三,在战前,战中针对任何平民的屠杀、灭绝、奴役,强制迁移以及其它的非人道行为的“反人道罪”。
——摘自《东京审羊与“东京审判史观”》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东京审判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原则。(6分)
(2)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非战公约》相比东京审判战争法基本原则有何发展?分析东京审判的历史意义?(9分)
参考答案:
(1)依据:《波茨坦公告》、《非战公约》等国际公法条约;基于正义、和平、人道的原则(或“通行的战争犯罪” “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原则)。(6分)
(2)发展:对战犯认定的原则更加具体化;增加了“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更强调战争指导者的责任(或追究了个人的战争责任)。(4分,答出2点即可)
意义:揭露了日本的侵略罪行;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震慑战争犯罪;发展了国际法。(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