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1936年2月24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它刊登了当时解决远东危机的四大关键“元首”的照片:日本天皇、满州溥仪、斯大林、蒋介石。下列关于当时时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
B.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C.在日本扶植下溥仪称帝,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和侵华基地
D.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利于解决民族危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不符合史实,应当是助长了德国侵略的气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

图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图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比较图一、图二,提出两项有关欧洲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如能提取其他相关信息,并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记分,但不能超过此题总分)
信息一: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成了苏联。(2分)
说明:“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分)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联盟,简称苏联。(2分)
信息二:德国疆域变小,且一分为二。(2分)
说明:“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西部、东部领土大量丧失;(2分)“波兰走廊” 被割,使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分离;(2分)(说明:如只答《凡尔赛和约》严重压制了德国。记2分)
信息三:欧洲民族国家数量激增(增多)。(2分)
说明:“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战败、削弱或分裂;(2分)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2分)
信息四:波兰摆脱俄罗斯统治,重新获得国家独立。(2分)
说明:十月革命后,俄国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放弃波兰;(2分)波兰民族意识复兴及独立力量的壮大;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后两点任答一点记2分)
信息五:奥斯曼帝国变成土耳其(共和国)。(2分)
说明:“一战”的影响及《色佛尔条约》的签订;(2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的胜利;(2分)
信息六:奥匈帝国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2分)
说明:奥匈帝国在“一战”中战败;(2分)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2分)
本题解析:
从两幅图的变化可提取一下信息: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成了苏联;德国疆域变小,且一分为二;欧洲民族国家数量激增(增多);波兰摆脱俄罗斯统治,重新获得国家独立;奥斯曼帝国变成土耳其(共和国);奥匈帝国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成了苏联:“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联盟,简称苏联;德国疆域变小,且一分为二:“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西部、东部领土大量丧失,“波兰走廊” 被割,使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分离;欧洲民族国家数量激增:“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战败、削弱或分裂,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波兰摆脱俄罗斯统治,重新获得国家独立:十月革命后,俄国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放弃波兰,波兰民族意识复兴及独立力量的壮大;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奥斯曼帝国变成土耳其(共和国):“一战”的影响及《色佛尔条约》的签订,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的胜利;奥匈帝国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奥匈帝国在“一战”中战败,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代表经过斗争
(1)收回了山东主权,(2)使列强在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完整。(3)取得了发展海军军备权。(4)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
A、(1)? B(1、2)? C(1、2、3)? D(1、2、3、4)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国参加巴黎和会的意图在于
A.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B.保持欧洲势力均衡
C.攫取世界领导权
D.扩展美国领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和会召开前提出了“十四点原则”,其真实目的就是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攫取对战后世界的领导权,这也是美国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所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原奥匈帝国获得领土而新成立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
B.罗马尼亚
C.波兰
D.保加利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