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把20户人家分成4个小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小组又分“叉”,全队分成8个小组,还是干不好。一天夜晚,生产队召开社员会议。穷疯了的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了3条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
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
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机会主义。
就在有人对“大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
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记者?靳生?黄勇
根据材料回答:
(1)为什么要实行“大包干”,“大包干”指的是什么?(4)
(2)“大包干”经历了哪几个步骤?为什么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支持?(5分)
(3)简要分析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农业发展主要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4分)
3、判断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明?(?)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4、判断题 ?由下图“1996年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图”可知?

[? ]
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
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
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D.浦东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刺,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舍作社的决议》指出:“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完全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就是中国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到1956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原本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事情,现在不到一个五年计划就提前完成了。
材料三: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建立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并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
材料四: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一一“五个一号文件”。
请结合材料指出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农村政策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党和政府关心农民生活、重视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