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五)
2018-10-01 07:44:08
【 大 中 小】
1、判断题 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近有南国志士某君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晓中西学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辨,正确的有 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③近代中国政治运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的解放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判断题 经过“文化大革命”,党和人民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A.反对个人崇拜 B.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判断题 “双百”方针提出以后,有人说:“党这回提出‘百家争鸣’,我们解放后几年学习唯物论不是白学了吗?”你认为应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 ) ①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斗争,通过比较和斗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没有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过斗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③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④“百家争鸣”就是彻底自由了,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判断题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据此回答题。 小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 小题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小题3:下列
不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小题4: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B.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C.把孔子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D.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小题5: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
小题6: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A.“克已复礼”
B.“民贵君轻”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德服人”
小题7: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小题8: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
不正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B.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
C.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
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小题9: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5、判断题 2010年4月25口,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这说明
[? ]
A.世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世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的国际地位
D.改革方案有利于各成员国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