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将走第三条道路”。这里的“第三条道路”是指
A.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结合
B.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国有化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其宗旨是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故D项为正确答案。
点评:考查罗斯福新政这一主干知识。罗斯福新政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复习时应从内容,实质,特点,影响等方面加以强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6分)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及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于错误,要行之得当,恐不是人间智慧或知识所能做到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
材料二? 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存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材料三?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且有爆炸性,这也就预先决定了政府干预本国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在西欧也和其他帝国主义中心一样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于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国家影响垄断竞争的实践,并对经济领城和部门之间的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比例有意识地施加影响……
——舍纳耶夫《今日西欧》
(1)据材料一,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帝国主义阶段前在经济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4分)
(2)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参考答案:(1)国家制定法律,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经营;政府不干预资本家事务,不承担经济职能。(4分)
(2)地位:由国家不干预到主动干预经济。(2分)
原因: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不能度过危机。(4分)
(3)国家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4分)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 (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及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的信息从国家对市场管理的角度归纳答案。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存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的信息从国家队市场管理加强的角度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经济大危机发生以及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中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三,依据材料三“这也就预先决定了政府干预本国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在西欧也和其他帝国主义中心一样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于预”的信息从国家干预经济角度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人在撰写论文时使用了以下的参考书:《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范围应该是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
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这是发生在罗斯福竞选中的一幕,罗斯福说:“你能说出我竞选的口号吗?”女孩答:“幸福的日子又来到。”罗斯福说:“对,就是这句。”下列各项符合史实的有
①当时的经济形势已经好转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③富兰克林·罗斯福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④笑容和自信为他赢得了大选,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6分)合作与对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大事记?
时间
| 主要事件
|
1921年
| 英国实行“保护工业法”,规定了高额进口税。此后,法、德、意等国也提高了工业品和农产品的进口税率。
|
1927年
| 世界经济会议召开,再次讨论取消对外贸易限制等问题。由于美、英等国之间的矛盾,会议未达成协议。
|
1930年
| 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诸列强纷纷仿效。
|
30年代
| 英、法、美等国实行进口定额制度,由政府对绝大多数进出口商品颁发许可证。
|
英、德、法、美等国由政府出面直接向外国进口商提供信贷,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贷款国的指定商品,以扩大商品外销。
|
? ——
——摘编自宋则行 樊亢《世界经济史(中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的三种主要举措,并简述其对三十年代后期国际局势的重要影响。(7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取消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苏联没有参加任何战后贸易谈判,其国际商业活动主要限于其东欧卫星国集团。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全球经济格局的特点,并简要评价。(13分)
(3)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化的认识争论激烈。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当今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参考答案:
(1)举措:保护关税(或“提高关税”、“提高进口税率”);限制外贸数量(或“限制进口”);支持商品外销(或“加强出口”)。(3分)
影响:加剧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客观上推动了二战的爆发。(4分)
(2)特点: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并存。(4分)
评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欧美国家经济、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它推动并强化了美苏冷战。(9分)
(3)①赞成。(2分)
理由: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4分。其他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②反对。(2分)
理由:全球化已经成为客观事实。如WTO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4分。其他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表格中“规定了高额进口税”“取消对外贸易限制”“进口税率”“向外国进口商”等信息概括举措;结合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对世界市场和二战爆发的视角分析作答。第(2)中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二中“美国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苏联没有参加任何战后贸易谈判,其国际商业活动主要限于其东欧卫星国集团”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以及苏联独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依据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美国经济发展以及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3)问属于观点评述题,解题关键是现说明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所给的观点。赞同的观点,可以从全球化的本质角度分析,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新一轮经济掠夺来分析理由;反对观点,可以从全球化是历史趋势,无法抗拒的经济潮流,各个国家要适应这种经济潮流等角度综合概括理由。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