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定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际,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为中央经济的劲敌;投机商人无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央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本主义会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棘手;工矿企业中旧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中央能否在城市站住脚,确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怎样论述“发展生产”和“维护政权”的关系?这是否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
(2)概括材料二所述中国面临的问题。中央为解决这些问题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判断题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卷十一
材料三? 1898年,近代中国两大思想巨著先后出版并流传甚广,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理”的共同涵义及在“穷理”上的不同途径。简述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6分)
(3)材料三中的思想巨著作者是谁?它们在宣传维新思想上的不同理论武器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维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7分)
3、判断题 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人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4、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观点。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学者注重从近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是整体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飞跃,革命以及政权鼎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判断题 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欧共体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共体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兴起、苏联解体
D.欧共体的形成、苏联解体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