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8年最新版)(五)
2、选择题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鲁晋两国就不可通婚,秦晋两国却世为婚姻。“喜结秦晋之好”目的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从政治角度看,他们这样做 |
3、综合题 非选择题(共20分)
材料一:新皇帝(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他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1)材料中体现了怎样的制度更替?新旧制度相比有何不同?(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3)材料二中唐朝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的什么制度?(2分)与秦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2分)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4分)
4、选择题 “父亲在上,公瑾在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 半民俗出现的制度因源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分封制度
D.宗法制度
5、选择题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