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18年练习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说明“刺史”应该是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的官员,故本题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009年9月8日,湖南省万人公祭舜帝大典在中华始祖舜帝陵寝之地湖南宁远九嶷山隆重举行。省长周强与来自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舜裔宗亲一同公祭舜帝、缅怀始祖。促使这种祖先崇拜情结形成的困素有 |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4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若,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三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的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朝政治制度大变动是指什么?(3分)唐朝为加强君权又有什么变动?(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朱子语类》中所说的“一切收了”在宋朝的措施?(5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太祖、清王朝的雍正皇帝为加强君主权力,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简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2分)
参考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选拔考察官吏和秦律可酌情)3分;三省六部2分。
(2)禁军、枢密院、通判、文臣、转运使等5分
(3)废丞相、大学士 1分 ;军机处 1分
(4)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抵抗侵略等两点即可2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有关于材料一中的秦朝政治制度大变动是指什么的问题,依据秦始皇在建立秦朝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相关史实来分析归纳。主要依据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来分析,主要从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等方面。有关于唐朝为加强君权又有什么变动的问题,这个变动主要集中在中央官制的变化,是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的变化。
(2)第二问,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地方措施上,在中央主要是以分权为主的措施。把禁军一分为三,分散相权,在地方上派文官挟制武官,高通判监查地方官员,在地方上的财赋问题上设立转动使转运动地方财赋,只要依据这些内容来分析即可。
(3)第三问,有关于明太祖为加强君主权力,采取了什么措施的问题,可依据明朝相关史实的内容来分析回答,注意不回答出他设立了内阁。有关于清王朝的雍正皇帝为加强君主权力,采取了什么措施的问题,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来分析回答,在雍正皇帝时期是清朝君主专制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阶段,他设立了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4)第四问,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上,专制主义的弊端是十分明显与严重的,而中同央集权的积极意义可以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抵抗侵略、民族团结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论语·八佾》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①“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
②“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
③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
④《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大意是说:周礼是借鉴于夏礼和殷礼,并在夏礼和殷礼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多么丰富完备啊?我遵从周礼,因此①②正确,题干认为周礼丰富完备,而不是夏商政治文化完备,故③错误;“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可以看出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故④正确,因此答案为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毛泽东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