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前,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C.中美关系改善并实现正常化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和D项均是日本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客观原因,B项是历史因素和次要原因,C项是直接推动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B.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
C.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
D.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19世纪40-6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A项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B项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C项自然经济解体说法与材料意思相悖;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下面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花。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剑桥中华民国史》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单位:千元)
——《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仔细观察四幅火柴商标图片,你认为这些火花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表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依据材料二中的统计图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2分)
(3)为什么说“黄金时代”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你认为在那个时代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时代主题:实现民族独立,实业救国。(2分)
(2)状况: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相对缓慢。(2分)
(3)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或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3分)
根本出路: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真正实现民族独立。(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图片以及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四幅火花图片,从图片中归结答案,火花图片中的“民主共和”“挽回利权”“还我河山”等文字信息以及火柴业的发展来概括作答。第(2)中同样依据图表来概括信息,结合图表从两个方面去概括,从材料二中柱状图明显可以看出1919年比1913年的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但从工业比重上看,轻重工业的比例明显存在着严重失调的现象。第(3)问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二,回答该问题时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概括原因,外部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视角分析,内部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去归结答案;第二小问从民主革命任务以及民族独立后进行经济发展的视角综合分析作答。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春秋的孔子主张“仁爱”,下列与孔子“仁爱”主张不相符合的言论是 (?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仁者爱人,相互关怀
C.主张德政,反对苛政
D.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与仁爱无关的选项,A项意思是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强加于人,是一种“仁”的表现,BC两项很明显是关于“仁爱”的,而D项是法家思想,和题干主旨无关,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很简单,只要理解了什么是“仁爱”的表现就很容易得出答案,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右图为南洋兄弟香烟公司广告,广告词为:“同胞注意:君用一份国货,即为国家挽回一份外溢之权利。明乎此者,请吸南洋公司各种国货香烟。”该图蕴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民族资本家重视产品宣传
B.体现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C.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
D.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