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思潮进入高潮,1967年7月1日生效成立了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的欧共体。一列国家中不是欧洲共同体的六个创始国的是
A.联邦德国
B.法国
C.英国
D.意大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开幕。1月28日上午,顾维钧代表中国在“十人会”上就山东问题发言。他从历史、文化、经济、战略诸方面有力地阐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也不容争辩的领土,并直截了当地提出“根据和会承认的民族主义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有权收回(山东被占的)那些领土”,“中国代表团相信,和会在考虑处置胶州租借地及德国在山东的其他权益时,会充分重视中国的根本和崇高的权利,即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利,以及中国对世界和平的真诚愿望”。
从5月上旬起,顾维钧与美国、法国等代表团积极交涉,力求中国能在不承认山东问题条款的前提下签订和约。5月底,中国代表团因内部意见不一而呈停顿状态后,顾维钧勇敢地挑起代表中国的重任,成为代表团实际上的主持人。6月28日,对德和约举行签字仪式,在列强拒绝中国保留签字的要求,而北京政府又无指示的情况下"顾维钧果断做出拒签和约的决定。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也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让”的惯例,成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块醒目的界标。
——摘编自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七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力争山东主权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韵外交立场作出简要评价。(6分)
参考答案:
(1)背景: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占领山东;一战结束,德国战败;中国因对德宣战成为战胜国;巴黎和会召开;日本要求和会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主权转让给日本。(9分)
(2)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予以肯定。(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中国有权收回(山东被占的)那些领土”以及“顾维钧与美国、法国等代表团积极交涉,力求中国能在不承认山东问题条款的前提下签订和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日本侵占中国山东过程以及一战等角度思考作答。第(2)中从材料二中“。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也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让”的惯例,成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块醒目的界标。”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利益角度归结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③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④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重新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加强了民主建设;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此①②③④都属于这期间的内容。故选D。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大力发展制度建设,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在新时期,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对民主政治继续进行发展。在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同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请回答:
(1)丘吉尔的一席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9分)
(2)试分析英、美政体有哪些不同之处。(9分)
参考答案:
(1)反映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的政体特点,美国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但美国总统却要受议会的制约。
(2)①英国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②英国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而美国总统受到议会的制约。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搜集历史信息、概括历史要点、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总结美国政体特征;第(2)问结合教材比较英、美政体的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其中反映了文艺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有?

①《青春之歌》剧照?②《红灯记》剧照? ③《芙蓉镇》剧照? ④《红楼梦》剧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②《红灯记》剧照是“文革”期间的八个“样板戏”之一,是“百花齐放”遭遇曲折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