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产生的失误或造成的危害有
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②“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③大炼钢铁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八字方针是纠正“左”倾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68年,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都
A.重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B.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颁布了改革的《行动纲领》
D.因苏联出兵镇压而失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68年,捷共公布了革新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对外则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最终由于苏联出兵镇压而失败。从1968年起,匈牙利又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匈牙利的改革在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较快,市场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故本题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观察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中信息显示建国初期我国对外贸易中国营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呈上升趋势,私营经济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这是建国后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结果,答案选D,A项发生在1957年, B项说法错误,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三项均与建国初期的史实不符。
点评:建国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6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阶段特征在学习中必须牢固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以下是某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统计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元
年份
| 全国居民
| 农民
| 非农业居民
| 工、农消费水平对比(以农民为1)
|
1953年
| 87
| 69
| 181
| 1:2.6
|
1954年
| 89
| 70
| 183
| 1:2.6
|
1955年
| 94
| 76
| 188
| 1:2.5
|
1956年
| 99
| 78
| 197
| 1:2.5
|
1957年
| 102
| 79
| 205
| 1:2.6
|
——国民收人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年)
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结论最正确
A.体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的差异? B.农民与市民的身份不平等
C.当时我国商品经济不繁荣? D.农民消费低,自然经济仍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农民与非农业居民消费水平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这属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身份上是平等的,故B项错误;1953——1957年间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不如A项全面,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古代有关“丧葬传统”的观点有:一、“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二、“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据此判断以下符合材料的观点为
A.两种观点分别为儒家和法家思想
B.两种观点都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的立场
C.两种观点都主张厚葬久葬
D.两种观点都着眼于“礼”的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理解两个观点对礼态度。观点一是儒家的《诗》、《书》教化的思想,观点二是墨家对儒家礼治思想的批评,不主张厚葬,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的立场,由知可排队ABC项; 两个观点无论是否赞成“礼”,其观点都是围绕“礼”的教化功能论述的,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