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 文渊阁 图四 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在材料三中图三内开始设置内阁是在谁(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为了做到“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重大创新?(6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4分)
(2)联系唐朝中央机构设置的有关知识,比较唐朝与秦朝的变化,说明变化趋势。(4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分)
3、选择题 清徐栋《牧全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宰相制度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4、选择题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汉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左右
5、综合题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①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②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二 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 事 件
|
1688年
| 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专制王权
|
1689年
| 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
18世纪初期
| 通过《王位继承法》、《三年法案》进一步约束王权
|
18世纪中期
| 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
1832年
|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
1867年
|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
1884年
|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①②。(8分)你如何认识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实现政治变革进程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政治思想在美国的延伸”这一观点体现在美国哪些制度上?(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康有为对待“祖宗之法”的看法。(4分)简要评论这些看法。(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