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苏辙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惟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据材料一,概括苏辙、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列宁与钱乘旦关于1861年改革在观点上有何共同点?(2分)
2、判断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3、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你认为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
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 ]
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
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5、判断题 王安石为保证新法的实施,新增官员、新设机构或充实原有机构,其结果是每月增加官俸钱一万多缗。由此可见,该措施
A.整顿了吏治
B.祛除了官场积弊
C.扩大了选官途径
D.加剧了冗官、冗费问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