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8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结合材料可知,贾谊反思汉初郡国并行制度,认为它不利于中央管理地方,导致地方叛乱。当时皇帝是汉文帝,结合所学,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主要反映出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汉、唐到宋再到清,皇帝对《起居注》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以至于最后取消《起居注》,从本质上反映了皇权的不断加强。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再现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情况汇报。②中书省按照皇帝的决定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情景①、②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制 ( )
A.秦朝、唐朝
B.唐朝、明朝
C.汉朝、宋朝
D.秦朝、汉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情景①中“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是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他们可以坐着与皇帝面对面议论朝政,发生于秦朝;情景②中的中央机构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六部,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选A。
考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点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斗争一直存在,但每个王朝的措施、特点各不相同。2012年高考在考查本部分内容时,仍以考查各个历史阶段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及其特点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我国唐、明、清赋税制度的沿革反映了
①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
②封建剥削和赋税的不断加重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罗马法早期就是习惯法(即法律由贵族随意确定的法律),后来随着平民们越来越希望得到一些权利,所以由习惯法发展到了成文法(即用法律条文来确定律法),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随着侵略扩张,罗马法由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公民,不包括外来人民及奴隶)发展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包括被罗马侵略后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受侵略国家人民)而民法大全,又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它的颁布,就标志着罗马体系的最终确立和完善。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完善。
点评:关于罗马法,高考更多是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如:(2012全国新课标,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