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土地国有代替私有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工业开始萎缩
D.开始了对外经济交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为近代福州1905—1915年由外洋(国外)和外埠(国内)机铷面粉输入值比较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单位:元
年别
| 外洋
| 外埠
| 合计
|
1905
| 180610
| 17669
| 198279
|
1910
| 191893
| 742513
| 934406
|
1915
| 2522
| 2146932
| 2149454
|
(资料福建省政府辅《福建历年对外贸易统计》第70页)
A.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通商口岸的大量开放? D.民国政府的政策推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1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表格数据反映了外国输入中国的面粉急剧减少,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面粉却迅速增加。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受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A、B、D正确;这一时期并未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在斗争方式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及当时内外形势的状况,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并指出这种斗争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特点: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大联合,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必然性: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中国人民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必须联合起来。中外反动势力是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以往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先后失败,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这就为革命阶级的联合提供了政治保障,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帮助国共两党合作,这也为中国人民实现大联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影响:①使国民大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②中共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人民共同斗争成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本题解析:第一问回答“特点”,要求“准”,第二问强调的“国情”与“状况”就是史实,要求“真”。第三问回答“必然性”和影响,就是要升华——有史学理论的氛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民族工业也曾出现过短暂辉煌,但最终不可避免地逐渐萎缩,以致陷入绝境,这种悲惨命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一战结束后,随着外国列强加进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工业发展的速度缓慢下来。这是由于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战后发展却摔落下来。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法独立的顺利的发展民族工业。与此相关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他时期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中国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
B.“礼崩乐坏”现象日趋严重
C.官学开始被私学取代
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译文:“孔子知道自己的建议不会被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会被实行,于是著书评判过去二百四十二年历史中的是是非非,以此用来作为天下人行动的准则,……贬抑诸侯,声讨大夫,不过是为了阐明王道罢了。”根据译文可判断私学开始兴起,而AD两项均与史实不符,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